当前位置:首页 > 证券分析 > 正文

连日升温带来飘絮,过敏的人变多了?

北京、上海等多地连日升温,带来了一年一度的杨树柳树梧桐“飘絮季”。过敏星人表示:打喷嚏,红眼圈,流鼻涕......“毛毛毛人毛毛毛”的噩梦又来了!

今年3月,北京天坛公园的圆柏树带来“可视化级”花粉雾,扬沙般的花粉唤醒了不少人的PTSD——有人在“狠狠中招”后准备了洗鼻器、全封闭护目镜;还有人表示“眼睛痒到想抠出来挠”,并选择打过敏针进行治疗。社交平台上,网友自发建立起花粉过敏互助群,分享油灌鼻孔、戴口罩睡觉等缓解“水泥封鼻”的偏方。

图说:北京天坛公园的圆柏雄株释放大量花粉 来源:中国国家地理

据中国天气网监测,近日西安、武汉等多地的花粉过敏指数都达到了“很高”。作为“花粉攻击重灾区”的北京,今年“花粉过敏”搜索热度更是创下新高。在某短视频平台,仅3月份“花粉过敏”相关搜索量从2023年到2025年增长了5.7倍。

根据《中国新闻周刊》的报道,今年 3 月中下旬以来,全国过敏用药需求持续走高,北京地区的相关药品搜索量环比增长超过 330%。

这些信号似乎都在表明,过敏不再是一件小事,而变成了大家共同的痛点。不禁让人好奇:过敏的人,真的变多了吗?

过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麻烦事

全球范围内,过敏人数的确在增加。一项发表在欧洲变态反应与临床免疫学会主办的顶刊Allergy、涵盖204个国家和地区的疾病负担调查表明,从1990年至2019年,作为过敏性疾病的常见类型,哮喘和特应性皮炎人数分别增长了15.4%和28.6%。

在中国,过敏人群也十分庞大。最近一次的全国性过敏性鼻炎调查显示,2005年至2011年,成人的过敏性鼻炎自报患病率已从11.1%上升到17.6%。

过敏人群增长趋势仍在持续。2018年,中国呼吸系统过敏性疾病研究联盟启动了第二次大规模流调,探索了中国十年间室内室外呼吸过敏原致敏状态的变化情况。根据其发表在欧洲过敏与临床免疫学会的官方期刊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Allergy上的调研,对比2008年与2018年数据,尘螨作为中国患者的主要过敏原,其致敏率显著上升;花粉的致敏率也有明显增势,在北方尤为明显。

国内不同地区的过敏原存在差异。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过敏反应科主任祝戎飞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从全国过敏原的分布看,有‘南螨北蒿’的趋势,即在湿润温暖的南方,尘螨过敏的患者多;在干燥寒冷的北方,蒿草花粉过敏的患者多。”

尘螨和花粉,曾给许多人带来关于“过敏”的痛苦回忆。网友 @一坨 在检查出尘螨四级过敏后,终于知道了为什么她会容易过敏——“原来小时候穿很久没有穿的鞋子脚背会长疹子,光脚清理完床底下脚会非常刺挠,去超市拿商品手就会肿起来……一切都因为这个过敏。”

过敏人数增多,是人们变脆弱了吗?

面对“发痒”“红肿”的身体,不乏有人怀疑自己:患上过敏,是我免疫力太差了吗?

事实上,过敏并非由于“免疫力低下”,而恰恰是由于免疫系统太过活跃。当系统错误地将无害物质(如花粉、尘螨或者某些食物)识别为威胁时,因为过度防护才会引发过敏反应。

目前,医学界用于解释过敏性疾病增多的主流理论是“卫生假说”。1989年,英国流行病学家 大卫·斯特罗恩(David P. Strachan)首次提出这个理论:过度的卫生措施减少了儿童期的感染机会,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全,从而增加过敏性疾病的风险。

该假说如今也不过时。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肠道微生物菌群团队在分析了1,152个儿童数据后发现,疫情期间出生的婴儿过敏症发病率比疫情前出生的婴儿增加了46%,这主要是因为过度清洁消毒阻碍婴儿的肠道微生态健康发展,增加过敏的风险。

除了过度防护,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空气污染和花粉暴露也是过敏人数增多的重要因素。美国哮喘与免疫学院环境健康委员会发表的《气候变化与过敏和免疫学全球问题》中提到,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温室气体的积累导致了空气污染和花粉暴露增多,从而恶化了呼吸系统的健康,并增加了哮喘和过敏性鼻炎的频率和严重程度。

受到上述多重因素的影响,在城市工业化进程下,儿童过敏的情况也越来越多。北京一儿童医院过敏反应科科研团队在对2014年-2021年临床数据的追踪研究显示,儿童过敏性鼻炎病例数量呈逐年快速上升趋势,已占全部过敏性疾病门诊就诊疾病谱的45.4%。

此外,过敏频上热搜,与人们的健康防护意识提升、城市绿地面积增加等因素有关。多项研究指出,城市绿地是花粉过敏的重要诱因,随着中国许多城市的绿化面积增加,致敏性花粉风险也逐渐提高。

目前,各种过敏治疗效果因人而异,但“远离过敏原”是各地气象局预警中都会提到的一点。对于飞舞在空中的粉尘杀手,过敏人士需要“躲为上策”。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近期表示,飞絮会持续半个月到一个月,一般中午最多,敏感人群应尽量避开这个时间段外出,即便要做户外活动,也要在飞絮比较少的时候,比如早晨、夜晚,降雨后等。

此外,佩戴口罩、纱巾、护目镜也是敏感人群有效的防护手段。北京市疾控中心指出,在飞絮高发期,外出返回后应及时洗手、清洗鼻腔和面部,也要及时打扫室内飞絮。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