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向资金创造历史。
4月9日,南向资金全天持续大幅流入,截至收盘,南向资金净买入355.86亿港元,创历史最高单日净买入纪录。
南向资金持续买入给了港股巨大的底气。港股周三低开高走,恒生指数一度跌4%,强势收红。截至4月9日收盘,恒生指数涨0.68%,收报20264.49点;恒生科技指数涨2.64%,收报4689.19点。
南向资金净流入创纪录
4月9日,全天南向资金净流入355.86亿港元,刷新历史高点,其中沪港股通净流入约215.24亿港元,深港股通净流入约140.62亿港元。
据Wind统计,截至4月9日,南向资金已连续13个交易日净流入,并连续第6个交易日保持百亿港元以上净流入。南向资金本周已累计净流入745.93亿港元,本月已累计净流入1349.64亿港元。
个股方面,4月9日南向资金大幅净买入阿里巴巴37.40亿港元、腾讯控股28.44亿港元、美团15.59亿港元、中芯国际10.50亿港元、小米集团8.84亿港元、中国海洋石油6.91亿港元、泡泡玛特6.45亿港元、快手5.39亿港元。
南向资金为何连续大力买入港股?国金证券表示,港股领跑全球权益市场,背后本质驱动力缘于两点,一则港股“AI含量”高,且AI相关的科技类资产较A股更具“辨识度”;二则港股分母端流动性和风险溢价也出现了“实实在在”的改善,国内M1显著回升后的资金“外溢”推动南向资金大幅流入香港市场,叠加港股更强的“动量效应”本身,又形成了增量资金的正反馈。从资金流向的结构上看,科技类资产受到了内外资的一致青睐,尤其前者流入幅度更显著。
据中金公司研究,南向资金的持续流入可能来自个人与私募的活跃,以及公募与险资的持续配置。中金公司认为,近期内地可投港股ETF资金净流入快速抬升,这部分或主要来自个人投资者;近期港股通部分中小市值标的异常波动,与A股一些中小盘的表现特征类似,表明不排除有游资与私募资金参与,包括此前投资美股的资金快速切换到港股;部分险资仍在持续配置港股高分红标的,也小幅增配科技板块;内地公募也明显增配港股科技股。
中金公司表示,南向资金每轮的流入方向更多与当下的市场环境有关,如有相比A股更具估值优势的核心资产或高分红个股,又或者有A股缺失的新经济与互联网。
看好港股回调后机会
尽管近期港股市场波动较大,多家机构观点均表示看好港股后续的机会。
中金公司指出,复盘恒生科技指数过去10次单日大跌后的市场表现,未来一周反弹幅度中位数可达7%。该机构强调,尽管政策变量仍存不确定性,但当前中国科技股风险收益比已显著提升,配置价值凸显。
申万宏源策略团队最新研报表示,在市场大幅调整之际,中国资产再次回到相对全球具备良好性价比的估值位置。市场可能迎来一个重要的中长期周期低点,继续看好后续港股回调后的中期投资机会。
兴业证券研报指出,港股资产现在依然处于值得战略性配置的区间。短期看,3、4月份,由于前期高波动的资金蜂拥而至港股,追高的资金较为亢奋,不可避免会遭遇一些获利回吐的压力。但是这种获利回吐的调整,恰恰让牛市主升浪的时间持续更长,对中期的行情是有利的。
浙商国际研报表示,当前港股市场基本面和资金面较上月基本保持平稳,当下港股市场周月线级别趋势已逐步进入右侧区间,对于中短期市场走势继续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板块配置方面,继续看好行业相对景气且受益于政策利好的汽车、电子、家电、科技等板块,业绩和股价走势稳健且受益于政策利好的低估值央国企红利板块,以及基本面相对独立且受益于降息周期的香港本地银行、电信及公用事业红利股。
华泰证券建议配置存在政策逆周期调节预期的内需消费板块;盈利预期抬升明显、自主可控逻辑坚实的港股硬科技。此外,南向持仓占比高、受外资变动影响小、盈利预期稳定的红利方向,仍可作为底仓配置。
建银国际预计二季度港股走势呈现区间震荡态势,建议采取攻守平衡的哑铃型配置,即在高股息和成长股之间维持平衡配置。可重点关注回调后的科技龙头以及内需股,如必需性消费、高端制造及贵金属等板块。
上一篇:精准查询指南针股票基金净值
下一篇:指南针股票大跌原因探究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