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托知识 > 正文

在自律之外,那些与减重对抗的人

给减重上保险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毕业以后这几年,我胖太多了。”林伟说,每到夏天看到大家清凉的短袖,都会对自己的自尊带来冲击。“减两个月轻十斤,只要一回到以前的饮食,体重就慢慢又回去了。看着我的肚子,几乎就是在减肥-复胖-减肥-复胖之间反复跳动,太折磨人了。”

在健康生活越来越被年轻人重视的今天,肥胖问题早已不仅仅是个人问题,长期在热搜榜单中占据一席之位,俨然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

3月9日,在今年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上,国家卫健委主任雷海潮宣布,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三年的“体重管理年”行动。

不过,哪怕国民体重问题已经到了不得不解决的地步,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知道需要减肥和明白怎么减肥之间,还存在着极大的认知鸿沟。

1

减肥,远不只是体重下降

长期以来,许多人都将体重减轻看作减肥的唯一目标,认为管住嘴就能拥有好身材,而林伟便是其中的一员。

因长期伏案工作导致身材走样的林伟,在三十岁生日那天发现自己的体重已经突破了80kg,体脂率也进入了30+的区间,“那一夜我看着镜子里的自己,下定决心一定要瘦下去,找到刚刚毕业的自己”。

据《柳叶刀》杂志最近发表的一项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成年人的超重和肥胖人数已达4.02亿,居全球首位,而林伟也是其中之一。

而为了找到年轻时的自己,林伟立即为自己制定了一天三顿水煮菜、少油少盐、只吃极少碳水的减肥计划。

计划刚刚开始执行时,林伟的掉称效果的确明显,但两周后体重秤上数字下降的速度却越来越慢,他反而出现了失眠、走神、精力无法集中的情况。

因为低碳导致每况愈下的身体,也让林伟不得不去找医生做了一次全身体检,结果令他有些意外:过去一个月他的体脂率仅下降了4%,但基础代谢却只剩不到1700大卡,远低于同年龄同体重的标准。

在听取医生建议回归正常饮食后,林伟的体重仅用了不到10天就反弹回了80kg。

“减肥真的不是减重,靠饥饿来减肥除了让自己状态变得极差之外可以说毫无作用,只要稍微放纵一下,很久的罪就都白受了”,林伟向我们说道。

而像林伟一样误把减肥当作减重的人还有很多,就此,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陈伟指出,减重的核心在于通过饮食和运动制造热量缺口(每日消耗热量摄入热量),每累计7000千卡热量缺口可减少1公斤脂肪。但他强调需以基础代谢率为底线,避免过度节食导致肌肉流失或代谢受损。

此外,嘉兴市第二医院通过官方渠道也进行了专业解读。他们表示,不同的减重方式导致水分、肌肉和脂肪的减少比例是不同的,因而产生不同的减重效果以及伴随不同的不良反应。

其中,简单通过降低热量摄入的减重分为两期:在早期体重快速下降期中,减肥者减掉的主要不是脂肪主要是水分;而在后期维持期中,虽然体重下降速率减慢,但减掉的是脂肪。

但是,如果没有高蛋白膳食和运动的辅助,仅仅只是通过节食的方式来减肥,有可能陷入“肌肉流失 → 代谢降低 → 食欲代偿性增加 → 体重反弹”的循环当中,只有保持低热量高蛋白饮食,再加上适当的运动,才能真正达成“保留肌肉(瘦体重)→ 基础代谢高 → 不易复胖”的目的。

2

减肥,是一趟漫长又奥秘的学习旅程

不过,认识到减肥不是简简单单的节食,而同时还需要拉高蛋白摄入和运动消耗,也只是刚刚迈出了减肥的第一步。

譬如工作两年疯涨50斤的陈哲,就在一次次对所谓的科学减肥法的尝试中败下阵来。

“我最开始用的是小红书上大家都说有用的‘16+8’减肥法,就是把每天的摄入都放在距离睡眠最远的那八个小时里,但我执行起来却发现困难不少。每天下班早就过了可以吃东西的时间,只能随便带个三明治在公司吃一些,但坚持了几天后晚上实在太饿太饿,也就放弃了‘16+8’减肥法”,陈哲向我们表示。

而在“16+8”计划搁浅后,陈哲又选择去健身房爬坡,但据他所述,每天下班到健身房就已经七点多了,做一个小时的有用运动,洗个澡回到家都十点了,原本不多的个人时间直接全没了,而且遇上加班的话根本不可能去健身房。

陈哲继续讲道,“当我发现自己没办法保证经常去健身房之后,我就想在哪练不是练?所以给自己买了个瑜伽垫,想在家里做号称燃脂速度最快的HIIT,结果坚持了还没一个月,发现比减肥成功更快到来的是膝盖劳损。”

而除了尝试各种训练方法外,在饮食方面,什么减肥糖、代餐粉、鸡胸肉丸、魔芋面陈哲也都买了不少,但在高压的工作和身体对热量的渴望之下,无一例外全都失败。

其实,像陈哲这样的情况并不罕见,想吃、不爱动本就是人的天性,完全靠自己摸索的“逆天而行”自然很难坚持,而且如果没有科学指导,很有可能像陈哲一般对自己身体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那么,对于打工人来说,到底该如何在保证身体健康的情况下减肥成功呢?

其实,如果想要健康的减肥,就势必要对营养学、运动学、康复学有一定的了解。

花了数万元购买私教课、并且每天都要抽出至少两个小时去健身房运动的陈萍,在教练的指导下完成一轮系统性减脂后,才慢慢摸清了减肥里的门道。

“我在报了私教课之后才发现,我对何谓饮食和运动并不了解,少吃多动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背后却有很多的注意要点”,陈萍向我们分享了她学到的饮食与运动知识。

在饮食上,陈萍不再追求每天都像吃斋念佛一样抱着绿色蔬菜,看到肉类也不再远远避开,而只是保证每天吃的东西营养均衡,摄入的总热量要比消耗的总热量低一些就好。

在运动上,陈萍也打破了过去想瘦就只做有氧运动的看法,她表示:“多动不仅仅只是多跑步、多爬坡,想要长久地拥有一个好身材,一定要拉高自己的基础代谢,而想要提升基础代谢就需要去做一些力量训练了,我现在经常练臀腿,现在哪怕稍微多吃一点也不用担心变胖了”。

而这样的观点也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

由北体研究生院发表的《对大强度间歇运动减肥新观点的探讨》中明确指出,中低强度有氧运动是以脂肪供能为主,在运动中可以消耗大量的脂肪,但是大强度运动后的24h 恢复期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促进身体恢复。

因此,相对于中低强度有氧运动来说,大强度运动可以消耗更多的身体脂肪。

此外,在陈萍的笔记本里,也记录着不少减肥小妙招:长时间匀速跑步会让身体适应,燃脂效率越来越低;比跑步更容易接受并且燃脂效率也更高的是爬坡;一次高强度力量训练后,过量氧耗可持续燃脂48小时;吃饭的时候先吃肉,再吃菜,最后吃主食,再喝点醋,可以有助于稳定血糖……

现在,陈萍已经不再追求单纯的体重下降了,“相比于极度的苗条,我觉得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更加重要”,现在的她生活中不仅更加健康,精力也更加充沛。“极端的都不可取,健康的减重方法真的让我学习到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

3

“减肥外挂”上线,成为懒人减重的福音

不过,像陈萍这样工作稳定、有钱有闲的人毕竟还是少数,那么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有没有一种既不像抽脂这样极端的外力介入,还能帮助自己提高减肥成功率的办法?

关于通过口服来减肥的方法,早在中国古代医学著作《本草纲目》中就有类似记载:“赤小豆,久服则降令太过,津血渗泄,所以令人肌瘦身重也”、“牵牛久服令人清瘦,用于‘体肥膏梁而多忧郁’之人”……

到近现代,这种尝试也从未断绝。不过,早期的西式减肥药大多都有较为严重的副作用,直到近几年研发的新药副作用得以被人们所接受后,以诺和诺德和礼来为代表的跨国药企,才开始引领全球的抗肥胖药物市场竞争升温。

两年前,被肥胖困扰已久的马斯克,就在X上发文称,他依靠注射一种名为“Wegovy”的减肥药物和“禁食”,最终减重近30斤,从一个大腹便便的“传统企业家”重回“硅谷钢铁侠”的形象,并称其效果“优于传统方案”。

而在马斯克带起风潮后,不少美国民众纷纷跟风尝试,中国也在进行了缜密的试验后引入。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中,明确批准了奥利司他、司美格鲁肽、替尔泊肽等五类减重药物。

而在这些药物中,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因显著的临床效果,又被称为“减重双雄”,也有了“减肥外挂”的称号。

其中,最初被用于治疗糖尿病的司美格鲁肽被发现,其还拥有抑制食欲、延缓胃排空的作用,在临床试验中,使用72周的患者平均体重减轻可达15%以上,意外成为了减重的“利器”。

而替尔泊肽则是作为全球首个双靶点减肥药物登陆中国,其临床试验数据令人瞩目:84周治疗后,患者平均体重减轻26.6%。

目前,这两款减肥药已经成为了那些“想瘦”人群的不二选择,并且每个人都能轻松买到。

去年12月上旬,口服版司美格鲁肽(降糖适应症)正式在美团自营大药房开启预约,只要搜索“口服减肥药”、“口服司美”关键词,就可以看到该药物的供给情况与发货时间;而减肥双雄的另一位替尔泊肽也接踵而至,同样在美团上开启了预约服务。

最近,美团也联合爱康集团推出“不瘦必赔”体重管理免费服务,购药者可以去爱康旗下的体检机构进行评估后再购买减肥药减重,如果减重失败还能获得一定的退款赔偿。

该方案将通过科学的体检评估,帮助用户使用司美格鲁肽或者替尔泊肽等指定产品进行减重,一斤不瘦给予退款赔偿,最高赔偿600元。

这种“在线平台+健康管理”模式与美国联合健康相似,后者通过OptumRx实现药品配送与远程医疗协同,构建线上线下服务闭环。

此外,除了简单出售减肥药之外,在购药时还可以选择同中医减肥进行结合,在科学用药的同时调理体质、干预矫正自己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彻底告别肥肉。

4

写在最后

在“体重管理年”的政策号召下,全社会的健康意识正在觉醒。

但是,正如国家卫健委《肥胖症诊疗指南》所强调的:“减重的核心目标是改善代谢、降低疾病风险,而非单纯追求体重数字的下降。”

与其追求“月瘦20斤”的速成神话,不如以科学管理重塑生活方式:规律作息、均衡营养、适度运动,让健康成为可持续的生活状态。

毕竟,真正的“身材自由”,始于对身体的尊重与关怀。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