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托知识 > 正文

【专访】 白明:制度适配性改革是当前吸引外资的关键

记者 王珍

3月2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会见国际工商界代表时向外资企业发出共享机遇、共同发展的真诚邀约。他强调,中国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利用外资的政策没有变也不会变。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已经对深化外商投资做出具体部署。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今年2月,《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对外发布;3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鼓励外国投资者扩大再投资”“切实保障外资企业在要素获取、资质许可、标准制定、政府采购等方面的国民待遇”“让外资企业更好发展”。

商务部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白明在接受界面新闻专访时表示,高水平的对外开放绝非仅仅停留在边境开放层面,而是要实现国内体制机制的全面开放,在这一过程中,制度适配性改革成为关键变量。

“早期招商引资主要依托政策优惠,而当前已转向构建全周期服务生态。”白明说,一方面,国际营商环境竞争加剧倒逼服务标准升级,另一方面,外资企业对制度适配性的需求,客观上推动国内相关领域体制机制改革深化。

“外资企业对国际规则衔接的需求,促使国内在负面清单管理、知识产权保护、跨境数据流动等领域加速与国际高标准对接,这种改革深化既提升了外资服务效能,也推动了国内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形成‘引资-改革-升级’的良性循环。”白明说。

他还指出,面对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发动的全球关税战,我们需要继续坚持开放合作的原则,同时积极应对挑战,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打出一套反制的“组合拳”,从而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保持稳健的发展态势。

白明还说,与美国构筑的贸易壁垒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正坚定不移地推进更加开放的进口扩大战略。鉴于此,未来涌入中国市场的国外产品数量有望迎来快速增长,这既为中国消费者带来了更多选择,也为全球各国提供了更多合作与发展机遇。

此外,就稳外贸来说,白明表示,我国应进一步强化市场多元化战略,更加重视电子商务等新模式、新业态的发展。同时,通过加强海外仓的建设与运营,有效拓展我国贸易的辐射范围,更好地融入当地营销体系,进而增强我国外贸的竞争力。

以下是界面新闻整理的采访实录

界面新闻: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今年以来,中国以实际行动在拓展开放的广度和深度。1月,五部门联合发文进一步推动自贸区在金融领域的制度型开放,2月,《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对外发布,3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鼓励外国投资者扩大再投资”、“切实保障外资企业在要素获取、资质许可、标准制定、政府采购等方面的国民待遇”、“让外资企业更好发展”。在你看来,继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吸引外资,还需要做什么?

白明: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首先需从边境开放逐步拓展至边境后开放。高水平的对外开放绝非仅仅停留在边境开放层面,而是要实现国内体制机制的全面开放,其关键在于构建如自由贸易区等高水平开放的载体。一系列自由贸易区的成立、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签署与实施,以及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实现了边境开放、国内体制机制开放与对外开放的同步推进与协同发力。

吸引外资是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不可或缺的力量、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重要支撑。近年来我国外资服务体系呈现动态优化特征:早期招商引资主要依托政策优惠,而当前已转向构建全周期服务生态。一方面,国际营商环境竞争加剧倒逼服务标准升级;另一方面,外资企业对制度适配性的需求,客观上推动国内相关领域体制机制改革深化。

服务内涵也呈现多维度拓展:前期投资便利化方面,建立标准化注册流程与一站式政务平台;运营保障层面,完善企业诉求响应机制和跨部门协调机制;后续发展支持上,通过再投资鼓励政策、利润汇出便利化等措施增强投资粘性。这种服务链条已超越传统硬件设施优势——我国各类开发区的“七通一平”建设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当前更着重构建包括政策透明度、法治保障、要素流动便利在内的软环境生态系统。

(编者注:“七通一平”是指基本建设中前期工作的道路通、给水通、电通、排水通、热力通、电信通、燃气通及土地平整等的基础建设。)

在此过程中,制度型开放与制度型改革形成深度互动,推动对外开放向更高层次跃升。制度适配性改革成为关键变量。外资企业对国际规则衔接的需求,促使国内在负面清单管理、知识产权保护、跨境数据流动等领域加速与国际高标准对接,这种改革深化既提升了外资服务效能,也推动了国内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形成“引资-改革-升级”的良性循环。

界面新闻:新时期,地方政府在吸引外资方面要做出哪些改变?

白明:过去,招商引资主要是提供各种优惠条件。但现在,规范变得更为重要,竞争的重点不再仅仅是优惠条件,而是服务以及外资企业的承载能力,包括其载体和产业链。每个地方的产业发展方向各不相同,因此,在本地的发展过程中,这种发展会为外资企业带来机遇。外资企业也会密切关注一个地方的重点发展领域。

对于地方政府而言,需要明确自身的发展定位和支持方向。国家对该地方的定位是什么,只有将地方的发展重点与外资的长处相结合,才能产生投资机会。不能仅仅为了招商引资就盲目答应外资的所有要求。

过去可能存在为了争取项目而轻率承诺的情况,但这样做既对自己不负责,也对外商不负责。现在,应该将地方的发展重点与外资的强项结合起来,这样成功率才会更高。

界面新闻:《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特别强调了确保不同所有制企业在中国境内生产的产品平等参与政府采购活动,如何监督落实?

白明:外商非常关心的是能否得到一视同仁的待遇,即国民待遇。国民待遇体现在多个方面,不仅包括市场准入,还包括准入后的经营权限,这在一些重大项目的招标中尤为重要。我们需要明确的是,是否对所有企业一视同仁,而非仅对国有企业开放,而限制外资企业。

当前,我们的开放水平已经达到新的高度,实行的是制度型开放,其核心就是一视同仁。这种开放水平是实实在在的,有明确的政策文件作为支撑。

现在,我们已经在稳步执行相关方案,多次强调允许外资平等参与国内市场的招标活动,切实保障内资和外资企业在华生产的产品平等参与政府采购。然而,各地方的落实情况还需进一步观察。例如,过去有听说政府部门采购不允许外商参与的情况,但后来江苏等地已经放宽了政府部门采购的范围。我们需要确保各地方都能切实落实相关政策,为外资企业提供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界面新闻:“制度型开放”是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开放的新表述。时至今日,我们在制度型开放上取得了哪些成绩?哪些方面做得不够,需要进一步完善?

白明:制度型开放体现在体制机制、标准以及管理规范等多个方面。在推进制度型开放的过程中,总会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因为体制机制改革是一个庞大的课题。中国各地本身存在差异,因此,要尽快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如果国内市场都不能实现统一,存在相互隔离的情况,那么我们又如何能保证外资能够公平地进入市场呢?

制度型开放也包括我们的体制机制是否对外资友好。这种制度倒逼我们,尽管外资企业进入市场后享受一视同仁的待遇,但我们的本土企业可能并未享受到同样高的服务水平,所以外资企业的到来,带着他们在国际上享受的高水平服务标准,这反过来也促使我们提升对外资的服务水平。 

界面新闻:对于特朗普发动的全球关税战,我们应该怎么做?

白明:客观来说,近年来我们面临了来自美国的巨大关税压力。特朗普政府第一任期时,就对中国商品实施了平均税率较高的关税措施。到了拜登时期,又对18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了关税。特朗普第二任期以来,两次对中国商品加征了10%的关税,这次又加征了34%的“对等关税”。

目前,美国对中国的整体关税水平,在考虑到各种因素后,已经相当高,甚至在某些方面高于美国在中国遭遇的关税壁垒。

“对等关税”对中国会有影响,但是影响并不是很大,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忽视这种影响。为应对这一局势,我们采取了多种措施。一是通过谈判和对话与美国进行沟通,如中美双方官员的通话。二是向WTO投诉,寻求多边贸易体系的支持。同时,我们也进行了必要的反制,包括选择一些重点商品进行反制,并考虑扩大反制的范围。此外,对于那些对中国有伤害的企业,我们也采取了限制或禁止的措施。

相较之下,那些前期未被加征关税的国家,如日本、韩国及欧盟等,可能面临更为显著的影响。具体数据显示,美国计划对欧盟各国分别实施20%的报复性关税,对日本进口商品加征24%的关税,对韩国进口商品则加征25%的关税。在此背景下,众多国家正着手制定或调整其“市场多元化”战略,而中国无疑成为了这些国家实施该战略时的首要目标市场。

与美国构筑的贸易壁垒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正坚定不移地推进更加开放的进口扩大战略。自2018年起,中国每年均在上海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全球各国商家提供了进入中国市场的宝贵机遇。相较于美国,中国市场当前展现出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更少的贸易壁垒。鉴于此,未来涌入中国市场的国外产品数量有望迎来快速增长。

不容置疑的是,美国若对全球范围加征“对等关税”,其进口规模或将显著缩减,而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则将为全球各国带来更多合作与发展机遇。因此,在此不妨大胆设想,若特朗普政府未能及时调整其贸易政策,中国有可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进口国。

当然,面对全球各国对中国市场的出口热情,我们需保持清醒头脑。中国扩大进口的战略坚定不移,但发展进口贸易不仅要追求规模扩张,更要注重品质提升。一方面,我们要量力而行,确保扩大进口不会对国际收支平衡造成冲击;另一方面,进口作为一项经济支出,需审慎选择产品与贸易伙伴,确保资金的有效利用。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继续坚持开放合作的原则,同时积极应对挑战,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形成一个反制的组合拳,从而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保持稳健的发展态势。

界面新闻:面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在稳外贸方面,我们可以做什么?

白明:前面说过,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需从边境开放逐步拓展至边境后开放。在此过程中,应积极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而培育新优势需夯实外贸发展的产业基础。通过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新产业,形成不同时期的拳头产品,进而增强我国外贸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今年的稳外贸措施着重培育我国的外贸竞争力,同时,针对一些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我国进一步强调市场多元化,更加重视电子商务等新模式、新业态,并通过海外仓扩大我们贸易的辐射半径,对接当地营销体系,增强我国外贸的竞争力。

有话要说...